特斯拉Robotaxi官宣 中国无人驾驶产业正争夺话语权
多次“跳票”的特斯拉Robotaxi终于揭开面纱,这款名为Cybercab的概念车外形炫酷,最大的亮点是没有方向盘和踏板。与此同时,国内自动驾驶企业巨头萝卜快跑也被曝出在与新加坡、中东等地谈判。发布会后,特斯拉的股价猛然下跌近9%。分析认为,特斯拉此次的展示距离真正落地依然有很大距离。自动驾驶综合了人工智能、通信、半导体、汽车等多项技术,成为各国汽车产业与科技产业跨界、竞合的必争之地。目前中美作为全球自动驾驶企业数量最多的两个国度,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技术竞争也日渐白热化。专家认为,应抓住产业发展窗口期,支持以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为代表的自动驾驶国家队发展,推动我国自动驾驶的规模化落地。
延期多次亮相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这场发布会已经延期多次,2016年,马斯克就曾说,距离完全实现自动驾驶汽车“只有两年时间”;2018年,他延期了,说“还有一年时间”;2019年,他说“年内将实现全自动驾驶”……直到今年初,他就声称要举办这样一场发布会,然而在推迟了数个月之后,这场活动终于姗姗来迟。
活动开始后,马斯克乘坐Cybercab亮相。从他的介绍来看,Cybercab有两个鸥翼车门,仅能乘坐两名乘客,没有方向盘或踏板。马斯克称,今天在发布会现场,特斯拉还准备了50辆无人驾驶的CyberCab,邀请现场的嘉宾来体验。
不过,这依然只是概念车。马斯克预计2026年可以正式落地,他计划运营一支自动驾驶车队,乘客可通过一个应用程序叫车。特斯拉个人车主也可以通过将自己的车辆列为机器人出租车,在应用程序上赚钱。
他预计,Cybercab的使用成本未来可能降低到0.2美元/英里左右,远低于现在每英里高达1美元左右的交通成本,并且车辆成本将低于3万美元水平。未来汽车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后,可以将使用率提高5到10倍,每周使用时间可以从10到100小时,突破到100小时甚至达到160多小时,甚至一个人就能管理大规模车队。
在华纳兄弟的电影制片厂开设的活动的确十分具有电影感和未来感,在好莱坞的街区,自动驾驶车辆穿行,不少观众都表示“眼前一亮”“具备革命性”。
当日股价大跌
不过,在资本市场上,特斯拉的表现却“大相径庭”,当天,美股特斯拉下跌近9%,报收于每股217.8美元。实际上,特斯拉股价今年迄今累计下跌12%,在过去12个月间下跌17%。
为什么?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特斯拉只显示了一个理想场景,但并未解决关键的安全性问题。同济大学朱西产教授说:“无人驾驶如果无法解决最后的长尾难题——安全性,无人驾驶时代就不可能真正到来。”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侯聪也认为,这距离真正的 Robotaxi 还很远,比如:“车卡在路中间怎么办?你让车主打车过去,把车解救走吗?”
“特斯拉FSD在辅助驾驶(L2)中的表现很好,但距离无人驾驶(L4)要求的技术和安全指标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特斯拉用纯视觉传感器和相对低的地图依赖,FSD在北美和很多地区都取得比较好的辅助驾驶类人体验,但从一些关于FSD的事实,有部分和公众面的感知未必完全一致。”小马智行副总裁、Robotaxi自动驾驶出行业务负责人张宁说:“第三方测试机构AMCI Testing的评测报告显示,特斯拉最新发布的FSD v12.5版本平均每13英里(约21公里)就要人为干预一次。我们在美国相对繁忙的湾区城市道路也进行了路测,测试结果表明平均每不到10公里就要接管一次。对于非机动车物体,纯视觉方案在检测上存在天生的缺陷,尤其在行人和自行车较多的国内城市道路场景中。如果发生看不到路上的物体的情况,自动驾驶模式下不会及时减速或避让,从而产生安全隐患。”
张宁认为,自动驾驶的安全与否,可以从两个层面考量,一是系统的各种失效问题的处理,二是自动驾驶的能力。另外,还有一种“安全感”也很重要。“我们通过提供语音或视觉提示,告知乘客车辆即将采取的行动。例如,当Robotaxi需要绕过停在路边的车辆时,会通过给出提示或优先采取行动,让乘客感受到车辆的动作并有预期,而非突然打方向盘或踩刹车油门。”
独立分析师丁道师认为,“首先从发布会来看,如果仅通过特斯拉官方释放出来的视频来看,确实非常震撼。取消掉方向盘和踏板,这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但在过去几年,消费者已经看过太多宣传和实际不相符的行业案例,所以对于这次发布会的判断,我认为需要等一等,让市场和消费者去验证马斯克的产品是否能如今天所的宣传的一样。”
英国巴克莱银行分析师在研报中写道,特斯拉最新发布的产品和消息未能彰显其短期发展机遇,而是强化马斯克在全自动驾驶领域的愿景。但事实上,公众不仅未能知悉特斯拉“全自动驾驶系统”近期的任何进展,同样未获得该系统得到改善的相关数据。
中美齐头并进
在人工智能时代,自动驾驶已经成为各国汽车产业与科技产业跨界、竞合的必争之地;尤其是中美作为全球自动驾驶企业数量最多的两个国度,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技术竞争也日渐白热化。
比如美国另一无人驾驶巨头是谷歌旗下Waymo,其已经在特定地区提供自驾出租车服务。最近,除了扩大在旧金山半岛和洛杉矶扩大其运营区域外,Waymo还和网约车巨头Uber合作推出上百辆无人出租车服务,并计划与通用汽车、现代汽车等车企展开合作,加速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
不过,马斯克认为Waymo的Robotaxi服务并不达预期,他认为其业务“受限”且“脆弱”,相比之下,特斯拉的无人驾驶出租车系统应该能够在世界任何地方工作,而不仅仅是有限的地理区域内。
在国内,目前自动驾驶领先水平是全无人驾驶的全天常态化运营,这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领先的。在国内,对一些地区市民来说,通过手机App就能打到一辆全无人Robotaxi,这已经是日常出行的选择了。自动驾驶车不需要人类干预,可以在城市、高速路上自由行驶,车技一流。观点认为,中美两地的头部自动驾驶企业目前处于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无人驾驶巨头百度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7月28日,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在全国累计提供超700万次的乘车服务。今年5月,百度发布了搭载Apollo第六代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的无人车,并推出了全球首个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大模型Apollo ADFM。目前,百度的第六代自动驾驶汽车RT6已开始进行规模化全无人道路测试。
中国另一家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也在多个城市提供Robotaxi服务,除了在北京、广州、深圳实现无人驾驶商业收费,还在美国硅谷、中国的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设立研发中心,并在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韩国、卢森堡等国家和地区布局自动驾驶业务,实现技术和产品出海。
小马智行采用融合传感器方案,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能保证车辆看得清、看得远、走得稳,安全可靠性更高。目前,小马智行已推出了全球首个搭载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的Robotaxi。随着产业链逐渐成熟,激光雷达成本还将进一步下探。
市场还关心,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运营成本与盈亏平衡点。目前Robotaxi定价低于传统出租车、网约车,是亏损运营的,比如北青报记者实测在北京亦庄打车,全程1.5km,应收24元,但是用各种优惠券下来,只需要2.4元。
“对于无人驾驶出租车而言,如果要做到规模的商业化,单一城市投放500到1000台的量级,才有可能达到收支平衡。无人驾驶出租运营背后,企业投入很大,比如调度,地勤养护体系等等。我们曾测算过,在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中,当投放量在1000台时,运营才会达到盈亏平衡点,越过这个点,每增加一台车辆我们的成本会更低,毛利率会更高,进入正向的不断自我造血的阶段”,张宁说。
此外,随着量产增加,车辆的成本也在不断降低。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量产价格将低于 3 万美元,这一价格与特斯拉旗下Cybercab类似。
入华与出海
从这几家巨头的发展情况来看,中美的自动驾驶企业正在不断争夺全球市场的话语权。
知情人士认为,对于中国市场,特斯拉会迟到,但是不会缺席。马斯克也表示,除了北美之外,其他地方的无人驾驶能力部署都远远落后。特斯拉正在向欧洲、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监管机构申请批准,V12.5或V12.6版本的FSD(监督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前获得批准,并计划于明年一季度进入中国。
萝卜快跑也即将进入海外市场。萝卜快跑内部人士表示,萝卜快跑计划发布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 10.0版本,该版本“专为全球用户设计”。有消息称,萝卜快跑希望在新加坡、中东等地测试并部署其无人驾驶出租车。
知情人士透露,萝卜快跑一直在与这些地区的企业和监管机构讨论相关计划。对此,香港运输及物流局回应称,香港新的自动驾驶车辆规管框架已于2024年3月实施,运输署预计于2024年年底前分批公布成功获取牌证的自动驾驶车辆项目。
有趣的是,在10月9日,萝卜快跑出海的消息放出后,受到相关消息刺激,国内无人驾驶概念股领跑大盘,包括江铃汽车、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等。开源证券研报分析称,技术+政策共振,交通出行革命将至,潜在万亿市场加速打开,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有望受益,Robotaxi未来已来。
对此,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建议,应抓住产业发展窗口期,支持以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为代表的自动驾驶国家队发展,推动我国自动驾驶的规模化落地。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教授陈艳艳表示,“中国和美国一直是全球无人驾驶牌桌上最有话语权的两方势力。过去十几年来,中国无人驾驶一直在努力追赶美国,当前在技术上已实现并驾齐驱。中国要想要在未来的人工智能竞争、尤其是无人驾驶的竞争中抢得先机,需要政府、企业齐心协力。”
她认为,政府要鼓励无人驾驶企业自主创新,尽快在无人驾驶关键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提高无人驾驶的技术性能,在无人驾驶底层依托的AI技术上,企业要加强自研力度,在大模型、计算机视觉等方向上取得突破。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国丰富场景优势加速落地。目前国内多数发展无人驾驶的城市都是在限定区域和时间的小范围商业化试运营,地方性立法的步伐也要加快,大力支持无人驾驶企业扩展运营区域,助力规模化落地。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樊宏伟